新媒體時代,影音平台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在每一部五光十色、拍案叫絕的影音內容背後,都隱藏著一位善用剪輯軟件的藝術家-「剪輯師」。
剪輯,是獨自面對所有。
剪輯,是一個看似熱鬧卻孤獨的職業。看著畫面裡各樣豐富的內容,卻是一個人在畫面外獨自面對剪輯軟件絞盡腦汁的去編輯各樣的可能性,如何可以讓轉場更吸引人一點,字幕如何出現可以吸住觀眾的眼球,畫面上的美術設計該如何呈現,剪輯音樂可以如何與畫面做搭配,都是常常在剪輯師腦海中無限輪迴的問題。
可能你的心裡會有疑問,「為什麼剪輯不能是一個團隊,一定是個人?」
剪輯可以是一個團隊。但是沒辦法共同去執行同一支影片,因為每個人的創意都是不同的。對於同一支影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構思,如果用交接的方式去執行,很容易造成A畫面B配樂的狀況發生。
不是團隊不好,而是比起團隊更習慣獨自面對所有。

剪輯,是扛上眾人的期待負重前行。
我曾聽一位前輩轉述一段剪輯師的故事,我才明白自己經歷的仍然太少。大家所看見的節目大多數以專案的方式在進行,而這位前輩負責節目的剪輯。在節目預備上檔的當天,前輩仍在剪輯室裡趕製內容,這時候他接到一通電話,「爸要離開了,你可以回來看他最後一面嗎?」掛上電話,前輩一邊哭一邊剪輯著手上的節目,他知道如果現在離開了,今天的節目就要開天窗了。
面對時間的追趕,面對製作人、長官的期許,面對觀眾對節目的期待,在剪輯這條路上,需要學習如何調解內心的情緒與壓力。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剪輯室。
我曾是自由的影視工作者一段時間,靠著接案維生。面對剪輯的枯燥乏味,我嘗試帶著自己的電腦在不同的咖啡廳裡工作轉換心情,打開剪輯軟體premiere和各樣的剪輯教學,一坐就是一整天。我常告訴自己,既然都已經花了一杯咖啡的錢坐在這裡了,有什麼理由不把這杯咖啡的價值提高呢?從開門工作到店家休息,是我當時常有的狀態。
時間一長,我發現自己所到之處越來越多,踏足台北各區的特色咖啡廳和深夜咖啡廳。
我相信你一定聽說過,影視工作者大多數都是夜貓子。

剪輯,是一道日常練習題。
每當我在家剪輯時,為了幫助自己可以進入到工作的狀態,我就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檜木精油」,舒服卻又不過度放鬆。想像自己在森林中創作,心情就會不自覺的上揚。
剪輯,對我來說,是一道日常練習題,練習著如何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因為我們需要常常反覆去思考畫面的哪一部分可以更好,為什麼?你需要先說服你自己,才有機會在面對客戶或是長官的時候去向他們展示自己創作的概念。
剪輯師是用畫面在說故事,前提是這個畫面要藉由你能夠活起來,所以日常練習與內心對話,對我來說,是成為會說故事剪輯師的必經之路。